如何理解以学生为本?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如何理解以学生为本?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师在实施教育时要切实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多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到成长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主动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 理解是相互交流的前提,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把学生的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当成是理所当然情理使然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浇树要浇根,根系丰发,始能长成参天大树;育人要育心,执教者德操高尚,始能育栋梁之材。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主体,是教育工作的合作者。因此,作为教育者,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伴随年龄增长,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知识的增多,社会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判断事物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意志品质中的自我意识和目的性增强。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他们普遍追求自主性和充分的学习自由。主体自身的不完全成熟与强烈追求自主性之间的矛盾需要教育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并且积极引导修正,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深入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掘其闪光点。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者,应该真正从内心接纳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特别是针对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557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