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选项 乙关于提问与自我审查技术理解正确的包括()。多选 A:咨询师提问要宽泛 B:引出求助者隐藏的问题 C:谈话内容应该具体 D:引导求助者来体验反省
答案 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认知行为疗法概念的掌握情况。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掌握情况。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确定问题时,咨询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求助者引导到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求助者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这些问题和事实通常是求助者所忽略的。因此,咨询师应引导求助者对它们进行体验和反省(选项D正确)。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问、自我审查,以及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来实现。所谓提问,就是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这些问题指导着谈话方向,并引出许多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却忽略了的问题(选项B错误)。而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咨询师在提问及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时,应特别注意使谈话的内容基于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论探讨。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掌握情况。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的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这种解释所包含的就是表层错误观念。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的常用方法有:建议、演示和模仿。(1)建议。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项活动,这一活动与他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通过这项活动,求助者可以检验自己原来的解释是否正确。(2)演示。鼓励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想象的情境,使他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这种情境应根据求助者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解释来设定。(3)模仿。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选项C的提问,就是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这些问题指导着谈话方向,并引出许多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却忽略了的问题。提问属于确定问题的方法,故选项C是错误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语义分析技术概念的掌握情况。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纠正核心错误观念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进行纠正。而这些技术的运用均离不开对句子的语义分析。在认知治疗中,语义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揭示并纠正深层错误观念的方法,它主要是针对求助者错误的自我概念展开,这些自我概念常常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一个“主—谓—表”的句式结构。例如“我是一个笨蛋”或“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通过对这些句子进行语义分析(作为主语的“我”应包括与“我”有关的各种客体,如我的头发、我的身体或与“我”有关的各种行为,如我说话、我走路。而动词“是”后面的表语则描述的是主语的整体性质),就可以发现这些句子没有什么逻辑意义(实际意义)。而咨询师通过语义分析,并对原有的句式结构进行转换,就可以引导求助者把其深层的错误观念转变成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句子,使他学会把“我”分解为一些特定的事件和行为,并在一定的社会参照下评价它们。通过这一客观化的过程,求助者就有可能学会依据较为客观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问题,能够采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使他认识到他只是在某些特定行为上有一些问题,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则可能与常人是一样的,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在本案例中,乙说:“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即改变求助者原有的句式结构。故选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认知行为疗法的掌握情况。认知行为疗法的最后一步是巩固新观念,为此,咨询师以布置家庭作业或让求助者阅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的方式给求助者提出某些相应的任务(选项A和C正确)。家庭作业是为每个求助者的具体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并来自合作性的治疗关系;阅读介绍认知疗法的书籍可以作为对治疗的一种补充,并且因其教育目的而对治疗过程可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家庭作业通常是作为一个实验布置给求助者的,以提高他们的开放性,使他们更愿意去完成作业。认知治疗尤其强调的是自助作业(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它是每次治疗中所探讨问题的延续。这就使求助者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有更多的机会来巩固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学习使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情绪行为反应。只有当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时,咨询才算达到目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掌握情况。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共同感受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此外,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而选项A的通情达理,又称共情、投情、神人、同感心、同理心、设身处地等,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选项D的极端思维属于认知曲解,是指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认知曲解的掌握情况。认知曲解是指求助者为了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而对事实进行了取舍。贝克认为常见的认知曲解(由认知歪曲而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主要有:(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求助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2)任意推断(主观臆测),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3)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4)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得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5)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6)个性化,求助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幸事故或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色彩。(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定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9)“应该”倾向,指求助者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如“我应该做到这个”“我必须做好那个”。(10)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了事,例如:“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其实,这是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人的某些行为失误混同起来了,而“人不等于人的错误”。(11)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注意:第6点的个性化的英文为personalization,也可翻译成个人化,故ABCD均正确。本题的参考答案为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提出的认知治疗技术的掌握情况。贝克(1985)提出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有:(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4)去中心化;(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因此,选项AB是正确的,而选项D的学习新的内部对话是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第二阶段,是指求助者通过治疗学会改变他的内部对话,将新的内部对话作为新行为的向导。反过来,这一过程也会影响求助者的认知结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顺序的掌握情况。雷米提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人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掌握情况。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中,认知重建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566秒, 内存占用1.08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