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大专毕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富有爱心。两个月前去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个半月的志愿者,目睹...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大专毕业,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富有爱心。两个月前去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个半月的志愿者,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求助者现在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下,喝不好。与女朋友也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总觉得有一口气出不来,时常有打人的冲动,开始吸烟。一些惨烈的场景时常浮现在脑海里,晚上失眠,有恐惧感。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开始怀疑人生,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无能,为此苦恼。父母和家人劝说无效,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以往开朗活泼,家庭经济一般,从小就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工作中人际关系较好。
选项 以下不属于参与性技术的是()。单选 A:倾听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面质 D:情感反应技术
答案 C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心理问题的症状包括生理症状和心理症状。求助者出现的症状一般在案例中直接查找即可。“为此苦恼”、“时常有打人的冲动”、“情绪低落”、“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故选项为ABCD。 【考察重点】求助者意志行为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选项A、B“吸烟”、“不愿与人说话”属于行为症状,而选项C“失眠”属于生理症状,“感觉自己无能”属内心体验。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求助者情绪体验的识别【试题解析】在案例中,求助者的表现为“晚上失眠,有恐惧感”(即恐惧感),“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即为无助感)。 【考察重点】求助者生理症状、心理症状、社会功能等的识别【试题解析】选项A——案例中提及“感觉自己无能”是求助者自我评价低的表现。选项B——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萦绕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案例中提及“一些惨烈的场景时常浮现在脑海里”符合强迫性回忆的症状特征。选项C——案例中仅仅提到求助者“吃不下”、“喝不好”、“失眠”,但没有明显的身体状况体检资料。故不能以此判定其身体状况差。选项D——“情绪低落”案例中也有提及,属情绪症状。故选项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关键点的识别【试题解析】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即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问题的出现一般都是由内心冲突引起的。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内心冲突是“好强”,“富有爱心”,到了灾区又感到人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很脆弱,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又感觉自己无能。所以最合适的选项是C。 【考察重点】求助者情绪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症状在案例中直接查找即可。根据“情绪低落”、“有恐惧感”“苦恼”等描述进行判断。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曾经参加地震救灾而目睹惨烈的场面受到触动,由此而出现情绪低落、无安全感等症状,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到可疑神经症和神经症的程度,因此接下来就是要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按照刺激的强度(目睹惨烈的场面)、病程(两个多月)、反应强度(情绪失控,经常有打人的冲动,家人劝说无效)、反应已泛化(痛苦不仅由目睹了惨烈的场面而引起情绪低落,与此相关的还开始怀疑人生、缺乏安全感,为此苦恼)等情况,反应已经泛化,因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该题答案为B。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存在对自己能力的过高要求,可以选择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绝对化要求”的错误认知;同时,求助者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愿与人说话,出现了社会功能的受损,因此可以选择阳性强化法强化其交往行为,以增强其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厌恶刺激法主要针对一些不适当的行为表现,如成瘾行为、不良习惯等,该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类似需要祛除的行为表现,因此不适用;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不包括药物的使用,因此答案选AD。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的概念【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技术、开放式提问技术和封闭式提问技术、鼓励技术、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九种,而面质属于影响性技术。故选项为C。 【考察重点】倾听时如何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技巧【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中,咨询师常用某些简单的词、句子或动作来鼓励求助者把会谈继续下去,这是一种倾听技巧,简单实用,效果较好。其中最常用、最简便的动作就是点头。故选项为B。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465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