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该求助者是独生子,很聪明,但从小贪玩。中考时升重点高中差几分,家长做主花钱让他...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该求助者是独生子,很聪明,但从小贪玩。中考时升重点高中差几分,家长做主花钱让他到外地一所管理很严的寄宿学校上学,上了一年多,感觉实在受不了,要求家长想办法把他转回到本市。家长开始不同意,后经不住他死缠硬磨,就给他办了转学。入校报到时,教导主任对他说,我们这个学校和你那所学校差不多,要求也很严格。你的头发就不符合要求,先去理发,然后上一个月试试看吧。该求助者认为国内的学没法上了,打算出国。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该求助者的父亲是单位领导,工作忙,和求助者沟通少,但家里的大事他做主,父亲同意其出国;其母亲为外贸公司会计,不同意其出国。父母感情好。
选项 心理咨询师曾就有关问题询问求助者的妈妈。多选 他妈妈说:“教导主任说如果一个月不适应就只能滚蛋了,像是开玩笑说的。多选 当时儿子的头发染成了褐色,鬓角也很长,回来后到理发馆修改了,虽然不是很情愿,但基本符合要求了。多选 从你那里咨询回来说你挺讲理,愿意再和你谈。多选 ”从以上介绍得到的有关信息及意义包括()。多选 A:孩子问题的形成是多原因的 B:收集到的材料具有真实性 C:了解了求助者对咨询的反应 D:咨询师使用了积极关注的方法
答案 BC
解析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问题的社会性原因的探索【试题解析】根据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在个体无法适应的情况下,会以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改变表现出来。压力源可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负性生活事件作为社会性压力源是咨询中需要了解的重要资料。案例中,求助者因中考成绩不理想,只能服从家长的意愿在外地上学,终于转学回到自己家所在的城市,但新学校的要求仍然严格。A选项是求助者的性格因素。因此本题目答案为BC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相关资料的把握和判断【试题解析】根据案例中的描述,求助者中考时家长做主花钱让他到寄宿学校上学,求助者父亲和求助者沟通少,但家里的大事父亲做主,而求助者的母亲不同意其出国,所以其父母对求助者的某些事情过多包办;求助者提出要出国的想法时,父亲是同意的,只是父母意见不一致。求助者因为对新学校的不适应,而提出要出国的解决方案,并没有严重的内心冲突;适应障碍指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主要表现为抑郁心境、焦虑、烦恼,无力应付,一定的社会功能受损。但从案例资料来看,求助者有适应问题,但没有表现出适应障碍全部的症状,不能做出适应障碍的诊断;案例中的求助者既想到新学校学习,又觉得新学校要求严格,因此存在内心冲突。本题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理解和掌握尊重的含义及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试题解析】咨询师对于尊重的理解和掌握应遵守的六条原则中,与本题相关的包括两条:一、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尊重的心理学核心和本质含义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既接纳求助者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既接纳和咨询师自己相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一面;既接纳咨询师喜欢、赞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咨询师厌恶、反对的一面;既要接纳求助者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要接纳其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在心理咨询中可能会涉及求助者某些方面的秘密或隐私,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就是要对这些内容给予接纳和保护.不去赞赏和批评,也不随意传播。本题中的求助者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男孩的母亲前来咨询,是咨询关系中的求助者,求助者请求咨询师对她的来访进行保密,但咨询师对其提出了建议,反映出咨询师没有完全接纳求助者、(其建议)还带有否定求助者行为的意味,说明咨询师不尊重求助者;男孩作为整个问题中的求助者,咨询师给母亲提出似乎合理的建议,实质上是对男孩的欺骗,体现的也是对求助者的不尊重。因此本题目答案为A。 【考察重点】提问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请问,是家长让你来的,还是你自己也想来”是封闭式提问;“那你具体和我谈些什么问题呢?”是开放式提问,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咨询师应持有的基本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的回答体现了对求助者观点的理解、共情和积极关注。因此本题目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问答技巧【试题解析】A、B选项会让求助者感受到咨询师的质疑和不接纳,选项C似乎表达了对求助者的支持,但有讨好求助者的意味,并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选项D能够表达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和共情,故答案为D。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问答技巧【试题解析】选项A、B、C三种说法带有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评价和责备,选项D属于解决具体问题。四种说法运用在心理咨询中都是不恰当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对咨询技能的掌握【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师不失时机地表示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重要性的认识,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表明咨询师试图通过自我暴露向求助者传递共情,以此更好地建立咨询关系。因此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咨询中应持有的基本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在咨询结束前对本次咨询做了简短总结,“我初步了解了一些你的情况,不知你对我的谈话方式接受不接受”。在约定下次咨询时间和内容时,主动征求求助者意见,“如你同意”,“今天是周五,我们周日见面好吗”,充分表示对求助者的尊重。因此本题目答案为A。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信息的收集和判断【试题解析】通过与求助者母亲的沟通,了解到教导主任确实有开玩笑的、不太合适的言语,经进一步核实,确认了收集到的材料的可靠性,也了解了求助者对本次咨询的反应,更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问题所在,以及相关资料间的逻辑关系,为下次的咨询做好准备。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诊断标准的掌握【试题解析】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1.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该案例中求助者对自身问题有一定认识,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语言流畅、思维清晰,并未出现各中精神病性症状,因而可以排除精神病。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一是来自青少年渴望思想自由、彰显个性的特点与传统的、严谨的教育模式的碰撞,二是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学校与想象的存在落差。具有现实意义,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该案例中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症状反应没有泛化,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可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本题目答案为A。 【考察重点】四种冲突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解析】个体在确定行为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四种类型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趋避式冲突是指当想要获得的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本案例的求助者既想到自己向往的学校读书,又不愿接受学校的严格管理,由此产生矛盾心理,引发情绪困扰,因此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为趋避式,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目标【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而且心理咨询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不涉及具体的生活事件,是否出国和上理科补习班都是具体事件,明显不合适。案例中没有明确显示求助者的学习动机存在偏差,因此不需要作为首先解决的内容。求助者既想到自己向往的学校读书,又不愿接受学校的严格管理,由此产生矛盾心理,引发情绪困扰。因此,从心理咨询的角度,首先要解决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本题目答案为A。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分析、判断【试题解析】Ellis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常见的十一类不合理信念,归纳出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糟糕之极。案例中求助者仅仅因为新学校对发型的要求和教导主任的一些话语,就做出“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内的学校没法上了的整体推论,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评定书的好坏一样,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也称以偏概全。本题目答案为A。 【考察重点】对启发、引导的理解与把握【试题解析】面对求助者,咨询师不应该是老师、不应该是道德法庭的法官、教练高高在上地教导求助者,而是需要启发引导求助者认识并解决自身的问题。根据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等,对求助者的启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启发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化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内、外部世界;认识、领悟、解决内部冲突;矫正错误认识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D与案例内容无关,B、C表面的意思是劝导求助者,实际暗含对求助者不愿遵守校规的肯定和对学校规定及教导主任的否定,制造或强化了求助者与学校或教导主任之间的对立,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使求助者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另外,ABCD四个选项,表现的都是咨询师高高在上地教导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启发引导的原则和目的不相符合。因此,本题目答案为ABCD。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691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