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1.乖巧、精力集中、外表帅气,这是12岁男孩小邓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这也仅仅是第一印象。不久前,他在广西南宁市中心的一座大型商场里面大吵...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给定材料 1.乖巧、精力集中、外表帅气,这是12岁男孩小邓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这也仅仅是第一印象。不久前,他在广西南宁市中心的一座大型商场里面大吵大闹了半个小时,引来了众人的围观。他的妈妈蔡女士眼中泛着泪花道:“孩子5岁时确诊患上自闭症以来,在外人面前自己的面子已经丢光了,甚至还有人以为自己是‘后妈’。”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由于先天脑部发育不足,自闭症患者在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方面有所缺失,目前并没有根治的办法。我国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排在儿童精神障碍首位。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 谈到自闭症儿童这个话题时,N市安琪之家康复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王芳言语中有着许多无奈。王芳说,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患者的治疗上,而且患者还要有专人陪护,更重要的是这些家庭还承受着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以及不理解。一些家长因为过程艰辛而放弃对孩子的治疗,一些家庭为此而破裂,有个别家庭甚至抛弃孩子。 2014年年初,登上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舞台的自闭症患者周玮以他过人的数学运算能力征服了广大观众,也使得“自闭症”这个名词逐渐被大众所了解。王芳说,这并不是个例,“很多人对自闭症有误解,认为他们是智障,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一些自闭症患者有着独特的‘技能’,甚至会比一般人强许多。” 王素玲是内蒙古人。一年前,在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她和老公便决定来到宁夏做生意,既是为了给孩子做康复治疗,也是为了躲避熟人异样的眼光。“我们的压力很大,在亲戚朋友圈里担心孩子会被看不起。”社会压力迫使很多父母选择将孩子“隐身”。据宁夏残联康复处工作人员介绍,国家的救助项目能帮不少孩子解决康复训练费用问题,但很多家长不愿带孩子接受病情鉴定或治疗,因为他们害怕外界把孩子当成残疾人。 在担心外界的歧视之余,孩子走出康复机构后该去哪儿也成为自闭症患儿父母们的忧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经过康复训练,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入学接受教育。然而,由于自闭症患者很难彻底治愈,即使是康复比较好的孩子,其认知和行为水平与正常孩子相比还是有差距,能走上求学之路者寥寥无几。 “我孙子今年9岁,明年就要离开康复机构了,我几乎问遍了银川所有的小学,对方一听说孩子有自闭症,便拒绝了。”一位李姓老人说。 当前中国的特教学校很少有自闭症教育的办学条件。据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忠华介绍,目前特教学校教学涵盖了聋哑、盲、智力精神残疾等类别。由于自闭症是最新划出的残疾类别,且它在师资配备和硬件上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当前还很难接收这类孩子。 2.人们这样描述自闭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因为自闭症儿童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着微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2014年4月2日是第七个世界自闭症日,“壹基金”发起了“以沉默为自闭症儿童募捐”的“蓝色行动”。活动微博在短短三天内就得到了近1.3万次的转发,众多娱乐界明星也参与其中。 “壹基金”公众参与中心副总监姚遥说,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300多家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远远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治疗和康复的需求。自闭症儿童家庭在前期要投医确诊,且在康复机构中花费巨大。“我们的目标是以这次活动促使全社会了解自闭症,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并为有自闭症儿童的贫困家庭募集善款,提供帮助。” 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能够顺利升入普通小学,2004年,天津市宜童自闭症研究服务中心与河西区第八幼儿园共同开创“自闭症儿童随班融合”教育模式,至今已10年。“如何能够让这些孩子更好、更适应地升入普通小学”成为宜童创始人张原平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2011年,宜童人研究探索出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步适应陌生群体与环境的“三阶段融合模式”。 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宜童迎来了完整经历了“三阶段融合训练”模式的第一批毕业孩童。如今这些小朋友已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基本不需要专业教师的特别辅助,具备独立听讲、回答问题、表达意愿、同伴交往等能力。 为了让上述已顺利完成幼儿园阶段“随班融合”教学的适龄入学儿童适应未来普通小学的学习生活,宜童自闭症研究服务中心在“世界自闭症日”向全社会普通小学发起倡议:请听“星星的孩子”心底呐喊——我也想上学。希望普通小学提供一节课的时间、一个教室的空间、一个班的同学,让“星星的孩子”来到学生中间,一起上课,一起交友,一起感受小学生活。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理解、认同、帮助也越来越多,使他们有了“伴儿”,也有了“家”。即使只是帮助他们学会基本生活技能,也会给他们的家长一丝安慰——家长总有一天会不在他们身边,到那时,希望他们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3.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全国共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近15万人次;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课题组的报告表明,中国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人数超出这个数目。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失去家庭庇护,他们往往结群生存,抱团取暖,形成儿童丐帮。 2012年11月15日傍晚,B市天降冷雨,街上行人口呼白气,急于寻找各自遮寒的去处。5名流浪儿童也找到了去处。他们钻进一个垃圾箱,试图熬过那个漫长的寒夜。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孩子们生起了一个火盆,却没能等来温暖的世界。 11月16日清早,捡垃圾的婆婆发现了5个蜷缩在垃圾箱里的孩子。随后,警方赶到,确认5名少年(后文简称“五少年”)已死亡。不久后,媒体传出,震惊全国。这也成了B市坊间热议的话题。事发地不远处一间小饭店内,有酒客高声谈论此事,也有外地人向老板娘打听情况。老板娘一直冷着脸,半天才说一句,“听说你们大城市连流浪狗都能活下去,我们这儿死的可是娃儿”。 11月19日,B市政府公布了五少年的具体信息,他们都姓陶,是堂兄弟关系,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 1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山区的五少年的老家。这里房屋多为土坯房,牲畜在泥路上随意奔跑。当地村民生活大多贫困,为谋生路,许多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五少年的家更是家徒四壁,除去锅碗瓢盆和被褥,没有任何值钱家当。少年们的大伯陶某回忆称,孩子们是在11月5日不见的。5名少年中,有4人的父母均在深圳打工。孩子失踪后,学校校长和老师曾来家探访,他也曾打电话询问亲戚,但并没有报警。 5名留守儿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像野草一样生长。很快,他们从留守儿童变成了流浪少年。事发后,官方公开资料显示,五少年曾多次跑到外地,被警方送回。 当地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透露,这几名陶姓流浪儿已经是第六次被发现,“前几次,这些孩子特别调皮,白天答应待在民政局,到了晚上下班以后,便把门窗撬开跑了。”其中一个少年曾表示不愿回家,“不想回,妈妈已经嫁人了,回家要被爸爸打,他一喝酒就打我,我真的不想回家,只要你们叫他接我,我就要逃跑。”工作人员联系到该少年远在深圳的父亲,这位交亲却在电话中回应:“我不要了,他爱到哪里就去哪里。我们在外边打工也难。”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他勉强同意先让同乡把孩子领回去,过段时间再接孩子去深圳。 然而,少年最终没去深圳,他和兄弟们每日在山野中撒欢儿奔跑。学校的老师曾表示,这些孩子太野,管不了。 11月5日那天,村里的吕婆婆看到五少年正往山外跑,少年们还试图喊她的孙子一起。“出去混!”孩子们当时豪气万丈地说。那天后,五少年走出大山,来到城市,躲进垃圾箱,最后变成冰冷的尸体。 4.面对5个无辜少年的死亡,人们开始追问:寒冷冬日,孩子们流浪之时,父母在哪里?找不到父母时,社区在哪里?政府在哪里?矛头的最前端,是主管庞大繁杂社会事务的民政部门。B市相关负责官员因此受到问责,并被停职、免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B市这次事件处理方式太简单,仅仅撤掉一个官员是远远不够的,相关部门应该马上采取特殊措施,从国家体制层面着手解决儿童照料问题。他介绍,在儿童等弱势群体照料方面,我国缺少相应的行政机构,相应的专业人员和硬件设施也处于空白。 张传文是山东省泰安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他把“严格落实责任制”放在做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最重要的位置上。“公安做些什么、城管做些什么、基层社区做些什么、救助站做些什么,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张传文认为,B市五少年之死,问题的根源出在“谁来发现流浪儿童”这个环节上,“他们在这个片区生活有段日子了,怎么没人给送去救助站?” 目前,中国各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同时担负着救助流浪儿童的职能。但尴尬局面一直存在,不少进入救助站的孩子还会想尽办法逃脱。在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为了重回街头流浪,4名孩子不惜取下淋浴器的铁水管,击昏工作人员。“他们认为街头生活更加自由,也能赚到钱,比回家好。”工作人员解释。 对此,广东省委党校法律系副主任刘铭盛指出,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制约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开展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惩罚性规定不明确。西方国家对遗弃罪的处罚很严厉,我国则比较宽松。这就造成对不负责任的家长处理起来威慑力不够。” 中国网发表评论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和家庭的责任。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对家庭暴力、出租和遗弃儿童等丑恶现象监督和惩罚不力,对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儿童保护不足,致使流浪儿童日益增加。 公益人士试图给他们一张课桌,爱心人士试图给他们一个家庭,然而,这些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路。谁能给流浪儿童一个温暖、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每一个公民,本应与生俱来享有生命、生存的一系列政府保障,这并不因他是一个流浪儿童而有所减少。相反,这样的政府保障,在流浪儿童身上原本应当体现得更加充分。最好的政绩工程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政府报告,而是每个公民的生命、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 5.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重视。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中很多人变得精神失落、性情偏执、人格扭曲,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缺乏父母守护,留守儿童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他们也更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在中国急剧的城镇化进程中,他们被称作是“繁荣背后最沉重的代价”。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帮助解决这一群体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教育、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专门组织干警成立志愿服务队、制定“拾梦童年”公益活动方案,并在结对帮扶的乡镇小学有序地开展了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作为检察机关的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干警在认真落实好“拾梦童年”公益活动的同时,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的调研工作,并以乡镇派驻检察室为依托,搭建心理疏导、感化帮教等农村留守儿童司法保护平台,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保护伞”,保证了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贵州省计划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及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将严格按照《贵州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试行)》建设,做到硬件“五有”,软件“五全”:有活动场地、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宣传阵地、特色项目,机构健全、制度齐全、计划周全、队伍健全、资料齐全。按照初中和中心小学、村级小学两个类别,要求“留守儿童之家”设有能满足留守儿童活动的功能教室、亲情话吧、活动室、阅览室、室外活动场地等,配备带视频、话筒、能上网的电脑以及亲情电话、电视机等设备。据介绍,贵州省各地“留守儿童之家”将采取省级补助与自筹相结合方式解决建设资金。贵州省教育厅将对建成并运行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按每个2万元标准进行奖励补助。 湖北省枝江市针对留守儿童展开了“笑脸行动”,当地1500名市直机关干部,1140名镇、村干部,1894名教师,以及600多名志愿者,成为了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知心姐姐”和“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每半年会开展一次家访,帮留守儿童解决困难;每三个月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通一次电话,通报孩子的情况和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每个月与留守儿童开展一次活动,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帮扶。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枝江市健全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档案管理与隐私保护制度、亲情联系制度、教师家访和谈心制度、爱心帮扶制度、组织活动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帮扶评价制度、学校与村(社区)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实施“拴心留人促就业”工程,帮助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更好地照顾孩子。 6.2014年年初,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一家电子厂涉嫌非法招用数十名童工,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凉山十多岁的小学女生。这些“童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固定工资仅2000元。事件一经曝光,立刻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未成年人被“遣送”回老家,交给当地政府和监护人。 然而,这次“解救童工行动”过后,曝光本次事件的媒体竟遭到各路网友的口诛笔伐。 网友表示:“这下孩子们断了财路了,过得好谁愿意出来打工?”被遣送的孩子也纷纷表示“不想回家”。俗话说“在家百日好,出门万事难”,但是,对于童工群体来说,即使面对每日工作12小时,月薪只有2000元的剥削,都比“在家”要好得多。 “不想回家,回家每天就只能吃玉米和土豆,在深圳天天都可以吃到米饭和肉。”一位小姑娘直白地说。另一个孩子说,“出门前,爸爸妈妈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凑够500元的路费。本来说一个月有2000元工资的,但现在就这样回去,很对不起他们。”她们告诉记者,在老家,父母一年就赚个一两千元钱,但要供一个孩子读书,一年就要花掉两千多元钱。因此,村里的孩子大多辍学在家干农活或者外出打工,甚至不少孩子压根就没上过学。 这些“不想回去”的童工用最质朴的语言,揭示了他们出走的根源:家里穷,辍学。可以想见,这些孩子被遣返回乡后,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后“重出江湖”。为了杜绝童工现象,我们一直在着力封堵企业用工这个“终端”。结果是,正义凛然的“解救”,换来的不是“童工”的欢呼,而是让家里期望落空的沮丧,是回乡四顾心茫然的不安。 杜绝童工,须治穷根。如果让孩子在打工受苦和回家受穷中只能二选一,那倒真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问题是,凭什么要二选一呢?今日中国,完全可以既打击雇用童工也打击贫穷。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缩小东西部、城乡间差距外,也要通过教育改革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提供更“有用”的教育,让他们不再将教育视为“奢侈品”。 我国城市童工在200万~300万人。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至2013年,全世界每10个儿童中,就有一名童工,这个特殊的“劳动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拒绝童工的存在,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我国早已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禁止童工劳动公约”,《劳动法》也明文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此外,《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着眼于净化童工出现的社会土壤。面对这群被解救回来的孩子,当地政府也正在联系学校,让他们重返校园。 7.2014年3月29日,彭丽媛来到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中文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起自己的“中国梦”:学中医、到中国旅游……一位学生问彭丽媛的“中国梦”是什么,她站起来回答:“我的‘中国梦’是希望天下所有孩子,特别是女孩,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像你们一样。” 在今天的中国,当许多家长因为添加剂问题让孩子远离方便面时,有一些孩子却把它们当成珍贵的食品,用来招待贵客;当城市里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知道搭配衣服的时候,有一些孩子依然衣衫褴褛;当众多家长纠结让孩子报什么兴趣班时,有一些孩子连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当城市小学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时候,有很多乡村孩子还在自带桌椅、蹚河水上学……同一片蓝天下,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未来发展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伤痛。但他们同样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为他们开启幸福之门,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儿童的命运既是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也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让我们的目光始终关注“特殊”的他们,让我们的爱伴随他们成长。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材料1”反映了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所遭遇的现实困境,请你对此进行概括。(20分) 要求:1.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2.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材料2”中,宜童自闭症研究服务中心在“世界自闭症日”向全社会普通小学发起倡议。假如你是这次倡议活动的负责人,请你结合“给定材料2”所提供的信息,以宜童自闭症研究服务中心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30分) 要求: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材料7”中提到:“同一片蓝天下,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未来发展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伤痛。但他们同样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为他们开启幸福之门,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给定材料的思考和对这段话的感悟,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们”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提示 1.经济方面,自闭症的鉴定和治疗需要高额费用,给患者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2.人力方面,自闭症儿童一般长期不能自理生活,需要专人陪护,给家长造成压力。 3.心理方面,自闭症儿童容易受到他人的歧视和误解,对患儿家长造成心理影响。 4.教育方面,很多学校拒绝接收自闭症儿童,使他们无法正常入学接受教育;同时,部分特教机构的配套设施及师资力量不足,也无法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特殊教育。 二、答案提示 请听“星星的孩子”心底呐喊 ——我也想上学 各位小学校长、老师: 据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约有164万自闭症患儿,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为了帮助自闭症患儿顺利入学,自2004年起,我中心联合天津市河西区第八幼儿园共同开创“自闭症儿童随班融合”教育模式。过去10年,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如今,经过完整训练的小朋友已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可具备独立听讲、回答问题、表达意愿、同伴交往等能力。 但是,由于许多普通小学拒绝接收自闭症儿童,我们的孩子依然面临无法顺利升入小学的困境。可是自闭症儿童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心底在呐喊——我也想上学。 因此我们在此倡议:希望普通小学能够提供一节课的时间、一个教室的空间、一个班的同学,让“星星的孩子”来到同学中间,一起上课,一起交友,一起感受小学生活。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帮助自闭症儿童的责任一棒一棒地传下去,守护他们跑完人生! 三、参考范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们 每当提到孩子,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嘴角上扬,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稚嫩的脸蛋儿,清澈的眼神,无邪的笑容……他们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在整洁的教室里齐声朗读,在宽敞的操场上整齐地做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三五成群地说说笑笑——他们,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美好。然而,当你走在繁华的街头,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突然抱住你的大腿说“买束花吧”,我们心中那些关于孩子的美好印象,瞬间便破碎了。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自闭症患儿约164万人,流浪乞讨儿童超过15万人,童工有200万~300万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痛心,更让人自责——同样是生活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却躲在角落;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却过早地遭遇生活的不幸;同样是祖国的未来,这些“特殊”的孩子更加需要社会的关爱。 对于那些患有疾病的孩子,我们要创造机会。通过建立针对性的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条件,来确保他们获得救治的机会;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机构,培养合格的特教老师,为残疾儿童创造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媒体舆论应呼吁社会平等对待残疾儿童,消除歧视,让他们走出阴影,获得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在阳光下成长的机会。 对于那些家庭不幸的孩子,我们要提供保护。一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对于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的孩子,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安顿工作,定期看望,不能放任自流;另一方面,社区应联合学校,及时发现有被家暴经历的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必要时应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孩子。另外,政府还需加快建设针对儿童的救助机构,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现有救助机构的各项条件,为真正无家可归的孩子建造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对于那些因贫辍学的孩子,我们要标本兼治。进一步减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让孩子走进学校在客观上成为可能;加快教育改革的脚步,使学校的教育更加实用;同时,当地政府必须坚持不懈地呼吁贫困地区家长转变观念,使其在主观上支持孩子上学。此外,所谓“因贫辍学”,根源还是在“贫”,政府必须抓住这个要点,开发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渠道,只有真正消除贫困,才能真正消除辍学。 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我们要不抛弃、不放弃。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走入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家长、学校、社会无一能逃脱责任。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必须以包容之心宽恕他们,以怜悯之心帮助他们。一方面对这些孩子加强监管,在心理上进行疏导;另一方面对他们在情感上进行感化,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善良、宽容、感恩的种子。 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儿童成长的关注越来越多,因为我们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他们看似特别,但他们也是中国少年,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我们不能放弃他们。我们应该为特别的他们,奉献特别多的爱,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572秒, 内存占用1.11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