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苟且,但不止苟且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人生需要苟且,但不止苟且
选项
答案
解析 2020年3月27日,我的QQ签名改成了“不止苟且,提笔前行,走向诗和远方。”越是认真地活着,我就越是深入理解这么一句:人生不止生活的苟且,提笔前行,走向有诗的远方。 恍恍惚惚又一年,停停走走又一年。时间会证明一切,但一切被证明时,时间已经不复存在。曾几何时,我的笔开始因为生活工作止步了。繁杂的事物,新鲜的挑战,未知的领域,以及自己完美主义者带来的精力分散,沐阳的力量,主攻方向逐渐散落了许多。每一个夜晚来临,每一轮朝阳升起,我都会问自己,你为过去做了什么,你为未来又做了什么,现在的现在,是不是应该有所不一样,有所精进呢?答案从来都不会在我需要时出现,只有当我自己真正遇见。 自从离开了外国语学院到了宣传部,我的生活开始了许多改变。但真正的改变还是在于写作。因为写作,我的辅导员工作走向了远方:因为写作,我的教育爱爱教育走向了远方;因为写作,我开始全面认识自己,发掘自己:因为写作,我走向了全省全国,看到了想到了许多应该做而没有做得事情。当然,感恩于那些关爱自己心疼自己的人,帮助我鼓励我,继续行走,收获了许多属于青春的诗。这些诗,有写过的,更有未完成。但一切都值得自己久久为功。 昨日QQ里,团省委新媒体中心,全国高校文学社理事长张敏老师发了一个超级网络文章征集赛通知。看到征稿,我问张老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征稿呢。按着他给的网址进入,直到一览“心悲凉"。突然发现,我自己,的确是被自己给丢失的。“也许下一个江西青年作家就有你一个。请提笔前行,前方有诗和.....”..张老师的鼓励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出口。我应该继续写下去,因为学下去,就需要写下去,写下去,才算才能有所学有所成。 恰巧,今天晚上,09级文学院黄松林返校为记者站学生作新闻讲座。听到他说到了从文学,文字到新闻人的三年感悟,更让我觉得,青春,唯有读书,写作和奔跑是更加匹配的成长伙伴。 说真的,我是多么怀念那段写作的日子。因为文字可以跨越时空传递自己先说的话,心里的感受,所以开始写博文。因为文字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具体化为故事,所以,自己开始写博客。在松林讲座的最后,我问他,喜欢和热爱之间,距离有多远?他说,应该像爱情一样,从喜欢到恋爱,再到结婚和相守一生。是啊,热爱应该是不管如何辛苦,都不觉得苦,而是觉得有乐,觉得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学习方式。喜欢,只是一辆公交站,只要来那上车,下车,都可以。你可以说,别人也可以说,你可以做,别人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喜欢只是开始,热爱,是路上的风景,以及前行方向。 喜欢和热爱之间,我觉得真正的区别在于行动的坚定,在于坚定的行动。喜欢不一定是热爱,但热爱,一定是喜欢,即便你也许一开始并不喜欢。我常问自己,我是都热爱文字,还是出于工作需要? ! !看完张敏给我的留言,以及看完了许多人的作品后,我发现,其实,我以前不是真的喜欢文字,因为我对文字并没有任何研究和深度,只是因为刚好,我用了文字,来表达梳理自己,而文字回馈我的,却远远胜过我给文字的投入。现在看来,这几年的停步不前,特别是对文字的热爱程度,投入程度是远远不够我走向有诗的远方。 所以说,我应该尽快的把叶圣陶老师系列语文丛书看完,我应该仔细研究论文写作,新闻写作,故事讲述等书籍和成功案例..我应该书写更多青春的色彩,当生命死去,青春不复时,有思想力量的文字,可以代替我“多飞一会”。因为,如果爱文字,就应该知道,文字的魅力,不止现在,更关关乎未来。调查研究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知趣、志趣,以及乐趣到达时的快乐,才是富有情趣的诗和远方。对于沐阳而言,兴趣是在起跑线上,我们的誓言,志趣是在前行路上,情趣,就是这一路上的乐趣和志趣。 是啊,多一些热爱,爱就会更强烈一些。唯有热爱是引领自己不迷失的内动力。唯有热爱是真实自我的最好解释。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有所精进。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不负生命和青春。 无独有偶,27 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也推送了一则题为“远方未必不苟且,眼前谁说不是诗?”的夜读文章。里面说,“人一旦迷失了自己,罔顾苟且只想诗和远方,最终只会落得比“苟且”更“苟且”的结局。”“在苟且的生活里,只要能找到乐趣的真味,诗和远方其实就在眼前。”“远方未必能看到田野,但是人只要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发现生活的乐趣,谁又能说眼前的柴米油盐不是诗呢?”“有乐趣的人不会担心生活的苟且,因为他们知道诗和远方就在眼前。” 沐阳课堂里,不止苟且,提笔前行,走向有诗的远方,书写有远方的诗,遇见诗和远方。眼前的苟且不是生活本身,但确实诗和远方的奔跑起点和真实内容。这一切都会有意义,因为最终,由它引领我们走向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539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