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论述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选项
答案
解析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加里培林学派所划分的阶段,有的可以合并,名称也可以简化,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这一理论目前已对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在该阶段,教师要准确地讲解心智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执行顺序,并示范如何应用这种心智技能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教学,在头脑中建立起关于活动的一种认识,该认识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活动,因此,它是实际活动的内部控制机制。 (2)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其实,活动的最初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物质化的。在物质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是对象本身。在物质化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不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但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对原型的操作,因而我们称此阶段为“原型操作”阶段。 在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展开的方式,按心智技能中各动作要素的特定顺序来练习每一个动作,并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练习,以提高心智活动的概括性。练习时,还应要求学生用言语来标志、组织正在进行的活动,为以后向更高阶段的内部言语转化打下基础。 (3)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在该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可颠倒。教师还应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练习,使学生的活动方式能够进一步概括化,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总之,依据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这一观点,任何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在原则上必须经过上述三个基本阶段才能实现。不过,分阶段练习的要求只是针对心智技能中新的、主体未经掌握的动作成分来说的。如果某种心智技能的动作成分是由主体已掌握了的一些动作构成的,则此心智技能的形成就可利用已有动作经验的迁移得以实现,不必按前面提到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基本阶段进行严格训练。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806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