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共安装6台机组,设计流量51.0m3/s,总装机功率72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共安装6台机组,设计流量51.0m3/s,总装机功率72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部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安全员;确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部分内容如下: (1)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95%; (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98%;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三:施工单位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组织制定了减少混凝土发热量、降低混凝土人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说明本泵站工程等别、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事件一中,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 指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在事件二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减少混凝土发热量
选项
答案
解析 1.工程等别为 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 此题考察考生对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的掌握情况。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和《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的规定,本工程等别为 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 2.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项目部和作业班组。 作业点合格率95%不妥,应为100%; 三级安全教育率98%不妥,应为100%。 这是一道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题,考核考生对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和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掌握情况。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关规定,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指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三级。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为100%。这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有关知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 事件二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有:临时用电设施(变压器)、施工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等。 此题考察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考核考生对具体工程条件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施工的临时用电设施、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炸药库、油库等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本案例事件二中: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因此,结合本工程具体条件,事件二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有:临时用电设施(变压器)、施工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等。 4. 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方法有: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掺粉煤灰、高效减水剂;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采用低流态混凝土;在流道混凝土合适部位抛填块石或砌筑块石砌体。 此题考察混凝土温控防裂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考核考生对减少混凝土发热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高于抗拉强度,在温度压应力作用下不致破坏的混凝土,当受到温度拉应力作用时,常因抗拉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有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紧靠基础产生的贯穿裂缝,无论对建筑物的整体受力还是防渗效果的影响比之浅层表面裂缝的危害都大得多。表面裂缝也可能成为深层裂缝的诱发因素,对建筑物的抗风化能力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应做好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其中结合本案例施工条件,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方法有: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掺粉煤灰、高效减水剂;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采用低流态混凝土;在流道混凝土合适部位抛填块石或砌筑块石砌体。

相关内容:背景,资料,排灌,泵站,工程,机组,设计,流量,51.0m3,功率,7200kW,肘型,水流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1124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