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描述的是W校初中二年级集体备课时的情形,分析三位教师是如何对待课堂中的生成问题的。 W校初中二年级备课组有三位教师,T1是一位教龄5年的青年教师,T2...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下面描述的是W校初中二年级集体备课时的情形,分析三位教师是如何对待课堂中的生成问题的。 W校初中二年级备课组有三位教师,T1是一位教龄5年的青年教师,T2是一位教龄15年的教师,T3是一位教龄25年的老教师——备课组长。这天下午,他们正在进行集体备课。T1说:今天上午第一节课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的时候,我利用整式乘法运算的逆变形式引出因式分解,简单介绍了十字相乘法,有一位成绩一般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来说,它的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够利用十字相乘法将其分解”说实话,我从未考虑过这种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突然,我说:“十字相乘法不属于中考内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研究这个问题。” T2说: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课后自己对系数进行了分类,并推得了它们应该满足的条件。第二天上课用了不到十分钟告诉了学生,他们也懂了。 T3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先肯定了该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然后调整原来的设计,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T1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而且对数学的认识比较肤浅,无视学生提出的合理、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以“不属于中考内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为借口冷漠而又无知地拒绝了学生;T2遵循预设,不想让学生的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意识到学生问题的价值,所以在课后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而后把探究的结果告诉学生;T3调整了预设,把课堂生成的问题变成学生探究的资源,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

相关内容:下面,初中,集体,课时,情形,分析,教师,课堂,生成,教龄,青年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1396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