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声音频率大于5000Hz时,(  )是唯一可行的理论解释A.频率理论B.共鸣理论C.行波理论D.神经齐射理论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当声音频率大于5000Hz时,(  )是唯一可行的理论解释
选项 A.频率理论 B.共鸣理论 C.行波理论 D.神经齐射理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听觉理论和它们的适用范围的理解和掌握。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16000赫兹。这么大的频率范围,单一的听觉理论是无法很好地解释的。按照频率从低到高,适用的理论分别为:①频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频率与声音的振动频率相同。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因此该理论可以解释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的产生机制。②神经齐射理论:该理论认为,虽然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反应频率,无法对高频率的声音编码,但是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③行波理论:该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析。但行波理论也不能解释5000赫兹以上的声音的产生机制。④位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不同的声音引起不同部位上最大振动。当声音频率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故本题的答案为B。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656秒, 内存占用1.03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