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 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 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 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 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 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 化的主要威胁。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 33% (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 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 增长 0. 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 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 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 辆能耗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 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有何启示?
选项
答案
解析 从材料上看出来,自然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赖以存在 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 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 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 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时,就会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 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条件。 【命题依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全球 气候逐渐变暖。为了就全球气候问题进行综合治理,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1997年各国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两个文件是全球气候问题的纲领性文 件。全世界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使得这一问题一直是考研政治的重点考试点。同样在2007年, 气候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几次会议都对其作出了表述。在2007年召开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八国集团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 大会上,气候问题都是讨论的重点问题。这就证明,气候问题是2007年以后国际社会最重要 的热点问题之一。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査国际热点问题——气候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地理环境和人 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三门课程内容的 综合理解和应用。 (2)本题通过全球气候问题的两个文件的生效以及全球变暖趋势的三个材料叙述全球气 候问题的发展和变化的趋势,考查气候问题所反映的问题以及中国对于气候问题的立场和战 略选择。 (3)本题的问题比较明确。第一问主要考查气候问题与哲学原理的结合,考查气候问题. 所反映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只要掌握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原 理即可作答。第二问有两个问题:首先是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其次是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 战略选择。胡锦涛主席在2007年6月召开的八国集团会议和2007年9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 织会议上对气候问题都有明确的主张与对策。在八国集团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气候变化是环 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 解决。只有各方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 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胡锦涛针对气候问题提出四点建议:第 —,坚持合作应对《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三,坚持公约主导地位。第四,坚持科技创新。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1103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