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发展分析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局限。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分析题
选项 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发展分析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局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即: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三纲是维持封建王权和家族伦理的基本准则。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西政指与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科技。 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在《会通》篇中论证了二者的结合和共存:“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其本质还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其次,中体西用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合之则两立,分之则两亡。”“中体西用”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492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