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案例摘要: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在提升药物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渗透泵片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渗...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二十、案例摘要: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在提升药物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渗透泵片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A.渗透泵是一种由半透膜性质的包衣和药物片芯所组成的激光打孔片剂 B.渗透泵型片剂与包衣相似,只是在包衣片剂的一端用激光开一细孔,药物由孔流出,释药同样受pH值、胃排空的影响 C.服药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溶解或分散药物后由微孔释出 D.服药后,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因此具有控释性质 E.瑞易宁、波依定、美施康定均为渗透泵片剂
答案 BCE
解析 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有甲基维生素、羧甲基维生素钠、羟丙甲维生素、聚维酮、卡波普照、海藻酸盐、脱乙酰壳多糖等溶蚀性骨架片材料有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酯、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硅橡胶等利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释放药物,口服渗透泵型片剂的原理与构造:①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片芯为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聚合物或含有其他辅料;②外包有不溶性聚合物(醋酸纤维素、EC或EVA),衣层为半渗透膜壳,水可渗透进入,药物不能渗透出;③片剂的一侧壳顶用适当方法(如激光)开一小孔,当水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渗透压约为4053~5066kPa,而体液为760kPa,由于渗透压的差别,药物由小孔释放药物,直至膜内外渗透压平衡;④半透膜的厚度、孔径和孔率,片芯处方及释药小孔的直径是制备渗透泵型片剂的关键,释药小孔直径小、释药慢;反之则快;⑤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率与pH无关,在胃中与在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接近零级瑞易宁是渗透泵型控释片剂,波依定与达美康、曲马多缓释片为亲水凝胶骨架片,美施康定为蜡质骨架片固体分散体的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给药剂量;使用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制备具有缓释、控释作用的固体制剂;通过载体的包蔽作用,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缺点:药物含量不可能太高;贮存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以适当比例混合,形成共沉淀无定形物,有时称玻璃态固熔体,因其有如玻璃的质脆、透明、无确定的熔点常用载体材料为多羟基化合物,如枸橼酸、蔗糖、PVP等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表面活性剂类、尿素、有机酸类、糖类、醇类)、水不溶性(纤维素类、脂质类、聚丙烯酸树脂类)和肠溶性(纤维素醚酯类、聚丙烯酸树脂类)3大类常用制备方法:熔融法、溶剂法(共沉淀法、共蒸发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溶剂-喷雾干燥法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中而形成的微小囊状物,称为微型胶囊,直径在1~5000μm制备微型胶囊的过程简称为微囊化,这种技术称为微型包囊技术利用缓释、控释微囊化材料将药物制成微囊后,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达到长效目的β-环糊精包含物在药剂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总括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加药物的溶解度gif">、氯霉素等与β环糊精包含物;按饱和水溶液法用乙醇、丙醇、甘油与水混合溶剂制成gif">10μg与β环糊精13g,加水至30ml在无菌操作下除菌过滤、分装制成含前列腺素E100或200μg剂量的冷冻干燥的粉针剂诺氟沙星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6%②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凡容易氧化的或水解的药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等,如制成β环糊精包含物可防止其氧化或水解gif">β环糊精包含物对热、光及氧有极大的稳定性③液体药物粉末化液体药物如维生素D或维生素E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含物后,可制成散剂、胶囊剂或片剂等固体制剂安妥明与β环糊精用饱和水溶液法制成粉末状包含物后,可制散剂或片剂④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挥发油或固体挥发性物质如三硝酸甘油、碘、冰片等制成β环糊精包含物,除在贮藏期中防止挥发性挥散外,还有缓释作用⑤减少刺激,降低毒副作用β环糊精常用作抗癌药物的超微型载体,刺激性强烈无法服用的合成抗癌药物包含于其环状结构中制成超微囊包合物后,供口服或注射,在体内经酶水解释放出药物因其超微结构呈分子状分散,故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其剂型类似微囊,释药缓慢,副作用低如氟尿嘧啶用β环糊精制成分子胶囊,经临床证明,消化道吸收较好,血中浓度维持时间长,刺激性小,基本上消除了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副反应⑥遮盖药物的臭味大蒜油用环糊精包后,能掩盖大蒜的臭味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450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