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鉴赏教学《鼓乐铿锵》(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鉴赏教学《鼓乐铿锵》(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2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打击乐的乐趣,感受民族民间器乐及作品的魅力.提升艺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鉴赏代表作品,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比较两首鼓乐作品的不同。通过实践活动,探究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理解创作与鉴赏之间的关系,合作完成创作任务。 3.知识与技能:了解鼓乐的概念及基本分类,掌握鼓的基本演奏方法,能根据情境需要创编简单的鼓乐合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音乐情感,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其 乐趣。 教学难点: 掌握鼓的基本演奏方法。能根据情境需要创编简单的鼓乐合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欣赏红罂粟女子打击乐团表演《中国龙》(片段)。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4.揭示课题(什么是鼓乐),学生谈自己对鼓乐的理解。 二、新课教授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对锣鼓经有初步的了解。 2.视听《锦鸡出山》,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内涵?(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用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师生共同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熟悉音乐的主题。 (2)带着问题聆听乐曲《童谣》: 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把乐曲《童谣》和前面两首乐曲对比开来,总结出一种先数板、后唱歌,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 三、巩固与提高 1.赏鼓: (在构成音乐的“三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中,鼓是最擅长表现节奏的。)请欣赏《双鼓绝唱——牛虎斗》片段,体会鼓是怎么把节奏和人的心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提炼节奏:慢节奏——威严快节奏——紧张节奏)合作探究、归纳情感。 2.玩鼓: 师:我们已经对中国鼓的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两个情境进行中国鼓的即兴创作。(教师给出情境,并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情境一:一场战斗。 情境二:一个节日。 3.表演: 各组同学分别表演本组的鼓乐创作,并讲述每个场景的设计构思。 4.评价: 自评、互评、他评。 四、小结与作业 中国鼓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中国鼓的历史久远,铿锵的鼓乐声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边,中国的鼓乐给了我们力量,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它的演奏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正像我们同学表演的鼓乐一样,使人难忘。希望这节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中国鼓的认识,更是关注中国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开始。课下作业:搜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763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