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簠,祭祀祖先或宴请宾客时盛放黍、稷、稻、粱等 饭食的器皿。”在安徽省博物馆青铜精品展厅展柜前,马女士与10岁的...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1.“豆,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簠,祭祀祖先或宴请宾客时盛放黍、稷、稻、粱等 饭食的器皿。”在安徽省博物馆青铜精品展厅展柜前,马女士与10岁的儿子小杰正在聚精会神 地阅读、抄写展品介绍。2012年5月3日上午11点,马女士母子巳经用这种方式转了半个博 物馆,儿子的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已经记了满满一页。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圣地和百科全书,是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高雅场所。4月份以来,我 国已经免费开放了近700家博物馆,到2013年全国将有近1500家博物馆向国内外观众免费开 放,占到我国博物馆总数的一半以上,一个新的博物馆免费时代正向中国民众走来。 从国际上看,作为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博物馆的公益性 得到国际博物馆界的公认。在世界性的博物馆免费的潮流中,这次向全社会的免费开放,是中 国博物馆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博物馆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化世纪前后,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出现则是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文化学习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博物馆、纪念馆 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07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巳达到2400多座,许多省、区、市改扩建 或新建了具有先进水平设施的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马自树说,综观中国的博物馆事业百年发展历史,免费开放来之 不易,它把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升到全新境界。 “免费政策,让逛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奢侈的选择,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这有利于 传统文化的普及。”2012年3月28日,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免费开放首日,来自辽宁的教师萧永高表达了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赞许和认同。 据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各地实施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参观客流量平均增长了 5到10 倍,而客流结构的变化更让人觉得可喜。“免费开放后,博物馆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家老小一起来 参观,这说明博物馆的观众结构从原来的由单位组织变成现在的以家庭为单位。”南京博物院 院长龚良笑着说,“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一种‘双赢’”。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的宗旨以及对 人类遗产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功能,决定了它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具有鲜明的 公益性特征。免费开放博物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使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接受历 史、文化、科技、艺术等知识的教育和熏陶,这对促进国民了解祖国的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效益和城市整体经济考虑,免费开放博物馆应该说是一件“双赢”的举措。从整个城 市经济的角度来看,观众是一个消费群体,博物馆的观众增加了,为观众提供的各种延伸服务 也相应的丰富,从而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收人,带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尤其是促进旅游业的兴旺, 博物馆门票免费这部分的收入,完全可以由地方财政全额补足。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 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 会免费开放。 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 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和财政状况的 不断改善,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人力度不断加 大,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框架。同时,文化管理体制和与运行机制不 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基层文化队伍数量不 足,专业素质低,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意识尚 未形成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 3.着重解决定位不清、活力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 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必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 施运行机制”,并强调要“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 目前,一些地方和公益性文化单位还在以传统计划经济的观点对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 经费短缺相比,内部机制僵化问题同样突出,管理行政化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内在动力和活力, 干好干坏一个样,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不高。结果,有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老化,针对性不 强,不能满足群众变化发展了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 场所,广大基层群众不感兴趣、无法参与。因此,必须以新的视角、新的机制,科学调整、界定公 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定位和职能,进一步明确服务规范和考评标准,切实把它们变成群众文化活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投人方式也比较单一。一 是缺乏刚性的投入要求,一些基层文化单位财政拨款仅够发工资和最基本的维持经费。二是缺 少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钱投进去能否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难以量化考核。三是经费结构不合 理,在一些地方出现“有钱建、没钱养”、“可以养人、无法干事”的现象。中央或省市财政对区县 基层文化设施的投人主要是基建投资或专项补助,日常经费则由区县财政负责。其结果就是一 些文化设施建成后,由于基层财力紧张,又不得不将这些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自收自支,甚至 关门了事。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才能更好地解决财政投入总量和投人效益问题。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缺乏统一规 划、统筹协调,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严重,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得到充分整 合和有效利用。推动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必须着力优化公共资 源配置,积极探索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路子、运行新机制,扩展功能、共建共享,推动形成融宣 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整 体使用效益。 4.近年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地各级政府普遍加大 了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山东省第二次联席会议指出,目前, 山东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已投人和计划投人资金177亿元;“十一五”以来,黑龙 江省安排28亿元投人文化设施建设,安排13.2亿元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安排2.3亿元开 展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这给持续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 件,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不断拓展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也容易走进误区。 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平台,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 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应本着“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 则,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方针,根据当地实际需要与可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 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千万不可在事先没有长远规划及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和相应 办法的情况之下,匆忙上项目,盲目搞建设,结果只会是得不偿失、费力不讨好,甚至劳民伤 财、祸国殃民。 巩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打“持久 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作为各地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切忌受功利主义的影 响,为了达到个人升官发财、名扬“四海”的目的,而不顾当地客观条件,一味赶时髦、逐浪头、讲 排场、摆阔气,好大喜功,贪大求多,总想项目争得越多越好,规模搞得越大越好,档次提得越高 越好,步伐迈得越快越好。倘若果真如此的话,只会造成当地公共文化设施长期闲置放空或移 作他用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必定会给当地群众特别是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带来莫大的损失。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涉及发改、规划、土地、建设、财政、文化、体育、卫生、民政、公用事业等 多个部门,绝非某个单位或宣传文化部门一家之事。因此,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作为当地党 委、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联席会议或制度法规等形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 职责,在其统一领导和具体协调之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认真筛选符合当地实际的公共文体设施项目,集中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设计,统筹整合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的 用地、项目、资金等资源,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齐心协力兴文化,从而有效避免文化建设项目因 单枪匹马、各自为战,以往在基层容易出现的撒胡椒面或重复建设的问题。 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不是建设施,也并不是有设施就有活动,无设施便无活 动。设施建起来了,相关活动如果跟不上,工作任务依旧没有完成。建成后的文化设施是否发挥 了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和社会效应,这是需要政府去持续关注和跟踪追问的问题,作为管理单位 自然也应该向社会作出使用说明和业绩交代,避免出现认识局限、建非所用的现象。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大量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不高,运行状态不佳。如有的建而 少用,阵地活动时有时无,除开头一阵或重大节假日外,整个场地设施一年到头用不上几次。有 的建而他用,一些管理单位和个人俨然以公共设施所有者自居,以种种“理由”和借口,任意把 公共文化设施出借、出租给他人从事经营牟利活动。还有的建而不用,只把公共文化设施做门 面、当摆设,名义上是文化设施,而实际上并没有行文化之实,徒有其名,形同虚设。公共文化设 施建设工程量大、面广、点多,公益性、专业性、服务性和效能性都很强,必须依靠健全的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而目前由于受人员编制、资金投入、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等 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相对比较滞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 文化场所、设施设备管理“悬空”抑或“真空”的问题。克服并坚决纠正以往“重规划建设、轻管理 使用”的不良倾向,公共文化设施才能避免出现“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看、无人管”的现象。 5.攸县最大的农家书屋——坪阳庙乡坪台村农家书屋,与乡政府一墙之隔,面积200余平 方米,数个室内“书中屋”布置得巧妙美观,装了 2万册图书的书架、书柜整齐排列。有人将这鱼 形容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有人把这里称赞为“社会乐园”。而让这“社会乐园”繁花似锦、硕果 丰盈的,是身材瘦小的乡文化站长李放鸣! 李放鸣于1953年8月出生于坪阳庙乡黄公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事农村文化工作40 年来,曾两次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站站长,并获全国第二届农民科教电影汇映奖,其事迹被中 央党校主编的《中国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收录。为了更好地开掘农家书屋知 识宝库,李放鸣在2009年冬与攸县图书馆联合发起了“书香坪阳,阅读你我”读书活动,一直坚 持至今,得到当地很多群众响应。 为让农村处处弥漫书香,近3年来,李放鸣还建立重点读者联系户数百户,推出“我为成功 找佳书’’等特色项目,并举办20多期“农家书屋”科技培训班,组织万册科技图书下乡,当地群 众读书蔚然成风。 透过李放鸣这39年的“从文”路和厚厚的一大叠荣誉证书及奖状,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当 地党委政府领导对乡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对一个乡文化站长的大力支持;另一方 面,也使我们看到了李放鸣这位草根站长的坎坷经历和辛勤工作,不懈耕耘的汗水和“痴”劲。 无论是最初几年每月只有30元(仅够一包芙蓉烟)的最低工资岁月,还是到现在,年年都 出勤了 300多个工作日,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没有节假日;1990年冬家里建房,正值乡文化站 筹建乡万册图书馆,为赶在元旦开业,李放鸣除自己不在家外,还把为家主事的叔叔也叫到乡 文化站帮忙,一干半月不回家;为办好乡里的《坪阳通迅》和对外宣传报道,常常半夜起床写稿 至天亮;为办好乡里的文化宣传阵地和接办《新风墙报》,常常牺牲双休日,清早爬起,赶至百里 路远的县城,常以一罐八宝粥或几个馒头当正餐,在厂家的电脑桌前,花大半天时间不下“火线”,义务或半义务地创办了逾百期《新风墙报》和其他宣传墙报……2011年,坪阳庙乡被评为 全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又跻身“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快乡”。 为了使全乡的群众文化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事业的需求,做到上有领导,下有队伍,李放 鸣把活跃在全乡范围内的民间艺术团体和个人组织起来,建立坪阳庙乡群众文化协会,从全乡 的实情出发,制订了群众文化协会章程,规定了工作任务、组织机构、隶属关系、业务性质、活动 方式,使它成为活跃全乡群众文化生活的一支骨干力量。乡群众文化协会成立后,为了使这些 同志长期与乡文化站风雨同舟,热情长盛不衰,共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李放鸣采取精神 鼓励为主,七条物质奖励为辅的办法,鼓励他们与乡文化站合办文化。利用广播自办节目,并把 《坪阳通讯》作为宣传阵地,先后采写了数百篇全乡“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在 他的带动下,涌现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邱双莲、全省“十大书香人家”王三雄等典型。 6.文化部部长蔡武在2012年初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强调,要逐步探索保障农民工文化 权益的路子,把保障2.4亿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重大惠民工程来抓。为推动农民工文化 工作,文化部2012年1月10日在北京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群星奖优秀节目2011年春节 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受到广大外来务工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 组织了农民工文化工作大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文化部组织力量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 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并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介绍说,近年来,农民工文化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农民 工文化权益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着力维护农民工经济权益、社会权益和政治 权益的同时,农民工文化权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还存在重视不够、体制 不顺、责任不清、保障不力、针对性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 制,农民工文化权益仍然缺乏制度性保障。特别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 体,对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加强对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显得更加迫切。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对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规划、 经费保障和资源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切实提高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服 务能力,使农民工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发挥公益性 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农民工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 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考核体系;要推进重大农民工文化工程建设,以实施重大农民工文 化工程为抓手,提高对农民工群体的覆盖程度和服务能力。继续大力推进“两看上”(看报纸、看 电视、有条件的能上网)工程,着力解决农民工基本文化需求;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完善管理 制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服务力度;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有基层服务点在社区、工 矿、企业、建筑工地等开展农民工服务;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依托进行“农民工网(夜) 校”试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 农民工想要融入城市,就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城市社 区要以常住人口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规模、特点和文化需求,规划建设和优 化配置社区文化设施和服务,构建以社区文化设施为依托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 农民工文化活动参与能力,促进农民工城市融人。城市社区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改变农民工文化交往的封闭性,促进农民工逐步融人城市社区生活。 于群说,要加强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研究分析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特点和文化消费规律, 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形式。在保 障农民工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文化需求特点,提供有针对 性的文化服务,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 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请你根据“给定资料,结合自身的 实际经验,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更“鲜活”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气质、风骨和炅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贮藏文化、展现文明的有形空间,是传承 我国文化、弘扬国民精神的物质载体。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建设,一大批服务城乡居民的文化基 础设施已经建成。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群众的基本文 化需求的矛盾依旧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星罗棋布、覆盖全国,全民共享,让丰富的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成为老百姓生活的鲜活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对加快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认 识不够,建设和管护投入不足,且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部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管理利用不当,功能作用未得 到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已不适应城乡居民现实需求,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越来越大,等 等,这些都不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严重阻碍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破解我 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因地制宜,开发满足城乡居民不同需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在城市,建立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广 场、公园等文化基础设施,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特别是向正在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民朋友开放,充分发挥其服务全 民、公共文化共享的作用;在农村,除了兴建农家书屋外,还要大力推广乡村文化资源信息网点,让农民职友们 通过书本和互联网学技术,学法律,免费观赏各类文艺活动、体育赛事。让大家在非农忙时节“忙”起来。 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将其纳入国家财政年度支出预 算,根据当地经济增长情况结合国家投入公共文化设施计划,按比例逐年增加。另外,必须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的同时,探索形成稳定高效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公共文化设施日常经费来源;探索形成科学合浬的投八绩效 评价机制,以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确定财政补助数额,确保有钱能办事、有人愿干事,使基层文化阵地 正常运转、持续发展。 统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文化资源缺乏统一观划, “散、小、弱、无”现象严重,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因此,必须着力优化公具资S配置,积 极探索基层文化设施管理的新路子,引导和监督社区及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广泛了解群 众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多祥的阵地文化活动,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 心及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e只有加强公共文 化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文化惠民事业的繁荣发展。只有建立点多面广、全面覆盖、优质高效的公兵文化基础 设施网络体系,才能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切实维护好、 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文化权益,才能让老百性的生活更加“鮮活” 。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543秒, 内存占用1.09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