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题 煤田开采
某矿区拟新建12.0Mt/a的煤矿,井田以风沙地型为主。西高东低,相对高差20m,地表典型植被为沙生植物群落,植被覆盖率为25%;区域为半干旱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矿井服务年限3 5年,开采侏罗纪中统的9个煤层,总厚度平均约30m。开采方式为井工开采。矿井以三个水平分六个采区,逐次开拓全井田,开采煤层平均含硫量为0. 05%,配套建设选煤厂,矸石产生量为1.2*108t/a,属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拟排放矿区现有排矸场。该排矸场位于井田南边界外一条东西走向的荒沟内,该荒沟附近有一村庄,现有居民25户。
井田内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砂砾层潜水,潜水位仅埋深2~5 m,煤炭开采不会导通地表第四系砂砾层潜水。预计煤矿井开采地表沉陷稳定后下沉值平均为20m。
项目建设期为26个月,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包括井下施工排出的少量井下施工涌水、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
【问题】
1.列出沙生植被样方调查的主要内容。
2.简要分析地表沉陷稳定后地貌的变化趋势,给出因地表形沉陷导致的主要生态影响。
3.排矸场现状调查时,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4.给出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答:沙生植被样方调查主要是进行物种调查、覆盖度调查,其主要内容有:
(1)调查样方周边植被生境
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类型与结构等;
(2)样方中植物情况
包括植物种类(包括优势种和建群种)及其拉丁学名、盖度、密度、频率、植株高度、生物量、优势度等。
(3)调查是否有国家或地方物种
如有保护物种,需对其生境及其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存状态与生境条件等。
答:(1)地貌变化趋势有:
①由于地表移动,井田内(包括井田周边)会仍留下较多的裂缝,甚至形成季节性冲沟。
②由于井田下沉20m,原井田内西高东低相对高差20m的岗丘地形将消失,下沉区将形成外围西高东低的盆地。
③形成盆地会产生积水现象,特别是浅层地下水会补给入渗,形成水塘;水塘周边会生长非地带性的湿生植被替代原来的地带性沙生植被。
④总体来看,地表下沉稳定后,井田西高东低的岗丘地形将变为平地与盆地,且井田局地将由原来的风沙地貌演变为局地(水侵)湿地地貌。
(2)深陷导致的主要生态影响有:
①下沉盆地边坡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
②下沉盆地区域植物群落将发生变化,地带性的沙生植被将非地带性的水生或湿生植被替代,生态系统类型将发生变化。
③下沉盆地外围沙生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生存环境更为严酷,甚至面临死亡。
④如果盆地区原为牧场,则该牧场将受到破坏。
答:排矸场现状调查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排矸场是否处于村庄主导风向下风侧,与村庄是否相距500m以上。
(2)排矸场是否存在扬尘污染问题,特别对附近村庄造成空气污染影响问题。
(3)排矸场是否影响了荒沟附近居民饮水。
(4)矸石山是否存在塌方及溃坝问题,是否会对附近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是否需要搬迁。
(5)防止矸石山自燃与爆炸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采取防止矸石山自燃的分层堆放、分层垫铺黏土或石灰措施。
(6)对荒沟内及周边区域植被的破坏,是否采取了一定的生态恢复措施,效果如何。
(7)排矸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8)对荒沟季节性排洪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洪排水措施。
(9)既有运输道路及两侧生态保护目标影响情况调查。
答:对施工废水根据类别及其处理后的用途,分类处理:
(1)井下施工排出的少量井下涌水根据使用情况,采取设置过滤、中和、沉淀、生化处理或消毒等处理工艺。
(2)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降低SS的含量,重复利用。.
(3)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既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又呈碱性,主要应通过沉淀池沉降、中和处理。
(4)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应先设置隔油处理,然后再进人生化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806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