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 《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 材料三 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2)开垦、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3)施兰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看法与材料二反映的情况相符合,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朴素的水平而言。

相关内容:材料,问题,大生产,运动,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商业,主体,毛泽东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837秒, 内存占用1.03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